笔趣阁

大雨文学>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39章 死而复生他满心欢喜(第2页)

第39章 死而复生他满心欢喜(第2页)

以往朝廷总是遮遮掩掩,百姓了解不多。

但这无法浇灭他们的八卦热情。

即使传播这些消息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百姓仍然乐此不疲。

关于皇帝的各种离奇传闻,民间从未停止流传。

当然,由于缺乏可靠的讯息来源,那些传说往往只能被形容为荒诞不经。

现在有了报纸连载,消息广泛流传,势必引发新一轮的热议。

对于老朱来说,这又是一次恰到好处的奉承。

老朱内心最向往的,是在民众间的声望,以及流芳百世的名声。

杨士奇说道:“报纸的第二版,将刊载《御制大诰》。”

这大诰是老朱倾尽全力制定的。

老朱对此投入了大量精力,还特别下令,每家每户都必须拥有一本《大诰》。

家中有《大诰》的,除非犯了死罪,否则可以减免一级惩罚。

反之,家中没有《大诰》的,则要加重一级惩罚。

然而,由于《大诰》的规定过于严苛,条款繁琐复杂,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起来十分棘手。

到了洪武三十年时,老朱重新修订了《大明律》,并规定此后判案定罪皆以《大明律》为准。

《大诰》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朱允熥听完后,摇摇头说:“我认为应该刊登《大明律》,而非《大诰》。”

《大明律》与《大诰》同为法律,只是《大诰》更为严厉。

面对杨士奇投来的目光,朱允熥解释道:“治理混乱的时代需要严刑峻法,皇爷爷是为了吸取元朝放任不管的教训,才制定了极其严苛的《大诰》。”

“但如今大明已建国二十多年,天下太平,民心归附。”

“《大诰》所定的条例过于严苛,难以实施,皇爷爷其实早就想修改了。”

“只是大臣们都不敢进谏此事,皇爷爷自己也不好更改之前的决定。”

“而父亲去世之后,若要惩处朝廷中的功臣武将,《大诰》还有很大的作用。”

“如今我已经保住了舅姥爷他们,因此《大诰》已不再必要。”

“此时再刊登《大诰》,只会让人误解。”

“认为**继位后也会推行严酷刑法,清洗朝廷。这会让他人更加害怕,从而更强烈地反对我。”

“这对我的储君之争非常不利。”

“更何况皇爷爷也希望未来的明帝是一位仁慈的君主。”

朱允熥对老朱的这个想法了如指掌。

毕竟,历史上老朱选择朱允炆作为储君,继承明朝江山,便是最好的证明。

自古以来,有人能凭借武力夺取天下,却未必能以同样的方式治理天下。

奏王、晋王、燕王皆为统兵之将。

若传位于他们,必难避免继续征战之事。

然朱允炆则不然。

然老朱之见有所误,虽朱允炆未如朱棣般时时思及北征北元、开拓疆域,却因削藩引发“靖难之役”。

四年内战耗尽明廷精锐,亦使草原部族得以复兴。

朱棣登基后虽五次挥师漠北,却始终未能彻底铲除北元残余势力。

有明一代,北方边防之安危常令朝廷忧心忡忡。

此中有草原部族难以征服之固疾,然“靖难之役”对国力之重创亦为其要因。

此时老朱心中,盼大明于其后如汉朝般经历文景之治,休养生息。

“既如此,依殿下之言,第二版刊印《大明律》便是。”

杨士奇不再反对。

实则,他欲刊印《大诰》,亦存讨好老朱之意。

在他心中,《大明律》较《大诰》更为合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