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阿鲁台投降了,派使者想降明,而也先和阿鲁台闹翻,杀了阿鲁台。
现在瓦剌使者求明救他们。
朱棣听完愣住了,没想到阿鲁台会投降,更没想到也先杀了阿鲁台。
但很快帐内所有人都激动起来,朱棣催促拿先锋将军的奏报。
众人面前,朱棣没法直呼朱瞻基的名字,尤其在这庄重场合,所以他按着朱瞻基在军中的职务,称他为先锋将军。
送信人急忙呈上密信。"这是将军给皇上的密信!"
朱棣点点头。
密信不同于战报。
战报主要汇报实际状况,赢输如何,损失多少,都是客观叙述。
而密信则多展现朱瞻基的个人想法。
所以送信兵一进来就直接提到阿鲁台投降、瓦剌内部乱局的事。
朱棣接过密信匆匆看过,激动得手都发颤了!
信中,朱瞻基竟请求朱棣下令,让他借此机会将瓦剌彻底消灭!
朱棣顿时沉默下来。
仗还是要打,但要全歼瓦剌,代价太大了。
瓦剌会坐等你来灭它吗?
当然不会!
于是朱棣盯着密信陷入沉思,反复读信中朱瞻基的看法,从瓦剌的起始,到这些年它的做法,还有对也先的分析。
朱瞻基洋洋洒洒写了好多!
看这些内容,朱棣慢慢被说服了。
他犹豫片刻,开口道:"快去给先锋将军回信,告诉他一切随他灵活应对!"什么叫灵活应对?
看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简单来说,朱棣给了朱瞻基最大自主权!
只要事后能给出合理解释,就算把瓦剌杀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幼一个不留,也没关系!
接着,朱棣抬头看着在场的将领们。"传令下去,从今天起,全军加快步伐,全力赶路!一定要尽快增援先锋将军,一举击溃瓦剌!"
将士们兴奋得手都抖起来了。
那可是朗居胥山!
朱瞻基能吃肉,他们跟着喝点汤总是没问题的!
许多将领立刻去准备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朱瞻基已经抵达朗居胥山下!
夜色朦胧,也先站在一块巨石上,冷眼看着下方的大明先锋军营地。"将军!"
几个护卫急步过来,说:"将军,明军已扎营,但没贸然进攻。
我们探子与明军探子相遇,交锋后各自撤退。
看来明军并不急于开战,似乎在等援军!"
朱瞻基是在等援军吗?
他是在等朱棣的信!
没有朱棣的信,他不敢轻易行动。
否则回去,有人会指责他擅自行事!
即便立功再多,也扛不住别人诬陷,功劳减半的话,朱瞻基可受不了!
特别是朱高煦一直虎视眈眈,朱瞻基不敢有半点放松!
也先听到这句话,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朱瞻培的力量已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等大明的增援一到,根本不用费力,只要把朗居胥山围住,静静等着也先的粮草耗完,就算赢了!
于是,也先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不行!不能再这么耗下去了!”
“要是明军的精锐赶到,我们必败无疑!”
“这样,派三千人去骚扰他们,记住,千万别跟他们硬碰硬!”
“让他们整晚不得安宁,这样我们才能在明天发起总攻!一定要先抓到朱瞻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