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一天流逝。
五日后。
伴随着隆州当地那些世家大族们那日所承诺的百万石粮食,被袁备收入库中。
伴随着池州与禹州的州牧,分别将愿意臣服的亲笔信,被袁备接受。
袁备终于是按捺不住了,振臂一呼,公开放话,发布了一篇檄文——
“大乾隆州牧袁备谨致天下士民、诸侯将相、四方世家:
自古有云: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命所归,唯在仁德。然今日大乾,社稷动荡,苍生涂炭,皆因暴君秦政,悖逆天道,肆意横行!
秦政登基以来,罔顾祖宗法度,蔑视礼义纲常,擅夺忠良田产,强分百姓土地,致使天下豪门世家无家可归,士族子弟流离失所。更有甚者,驱使兵卒,掠民粮仓,扰乱乡闾,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近年灾祸连连,旱涝不调,谷贱伤农,皆因秦政失德,天怒人怨,天命早已断绝!
昔日大乾,世家共治,朝野同心,方有万民安乐、四海升平。今暴君独断专行,残害忠良,诛戮无辜,致使朝廷离心,民生困苦。此乃天下之大患,人间之巨祸!
袁某身为隆州牧,受国之托,守一方安危,岂能坐视暴政肆虐,百姓苦难?今誓讨暴君秦政,匡扶社稷,安定四方!
诸侯将士,士族贤达,黎民百姓!但凡有良知者,皆当共举义旗,扫除暴政,还我大乾清明,还我百姓太平!
天命昭昭,顺者昌,逆者亡。愿与天下同道,共襄盛举!
特此檄文,昭告四海!
隆州牧,袁备,拜上!”
这片檄文,就如同一颗被从高空扔入平静湖面当中的巨石一般。
哗啦啦!
一石激起千层浪。
顿时。
各地哗然。
街头巷尾,坊间集市,议论声顿时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一日后。
达州州牧与禹州州牧几乎同时方法,公开声援袁备,两人言辞恳切,称赞袁备公义无私,是大乾忠臣,自己愿意助拳,讨伐暴君秦政。
三州联盟,声势赫赫,檄文传入各州,天下震动。
……
隆州以西,池州。
池州牧孙备闻得此消息后,心头一震,立刻传召府中头号谋士周良进殿密议。
厅内烛火明灭,孙备眉头紧锁:“袁备这厮,倒是出手极快。三州合兵,声势已成。周良,你怎么看?”
周良当即一步跨出,拱手分析道:“州牧大人,袁备此举,已然抢下了先机。那秦政小儿的新政,自推出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世家大族,袁备第一个站出来讨伐暴君,正好顺应了这些世家的心思,故他此举必然已经赢得无数豪门望族的支持。”
孙备闻言,脸色顿时一变,冷哼一声:“该死!那岂不是说,我要被袁备那厮压上一头了?”
周良见状,连忙摇头安抚道:“州牧不必为此太多忧心。虽然此番那袁备确实抢了头功,但大人不要忘了,秦政那小皇帝可并非等闲之辈。他手下虽然只有三万余兵马,但却曾击溃过拥兵三十万的李超。更何况,秦政此番新政虽然得罪了天下所有世家豪族,但却收买了京州百万贱民的人心,属下估计,如今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能轻松组建起一直不下五万的新军,再加上那三万精锐,战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