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喜气凑热闹,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大夏也不能免俗。
不消片刻,陈叙舟身后跟了几十号人,昨日收获糖果的一众孩童,今天同样,手举糖果。
围在他身边,蹦蹦跳跳,大声唱着小曲儿《迎亲喜》
“迎亲来,花轿抬。”
“新郎新娘乐开怀。”
“红烛曳,喜字贴。”
“双双对对把家携!”
场面一度好不热闹!
十来分钟,陈叙舟来到了季浅浅家门外。
没等他说话,大牛的母亲,就是昨日的孩子王的母亲。
王月娥,快步来到陈叙舟身边,拦下了正要敲门的他。
“快停下,快停下,新郎官不可扣门。”
“陈大郎,恕奴家多嘴,你应该不知婚礼流程吧。”
“确实不知。”陈叙舟点点头。
“果然如此,这样,陈大郎,你在去走一圈。”
“奴家为您操办。”
有人帮忙操办,陈叙舟自然不会拒绝,冲着王月娥道了声谢。
拉着车,带着一众孩童,围着村子逛了一圈。
等在回来时,发现门口站了不少女人,门口也贴满了大红喜字。
“大牛,去给你陈叔把这个戴上。”
王月娥拿出一条有些褪色的胸花,交给了大牛。
后者双手拖着胸花,快步跑到陈叙舟面前,恭敬的说道:
“陈叔,俺帮您戴花,娶新娘子!”
“好!”
陈叙舟戴好花,王月娥站到门前,提着强调,高声大呼:
“良辰已至,恭迎新娘!”
话音刚落,门内传来泼辣婶子的笑骂:
“陈大郎,空着手来接人?”
“先把心窝子掏出来给大伙听听,往后咋疼新娘?”
“啥意思?”陈叙舟不解的看着一旁的王月娥。
“让你说段好听的,说以后该如何对新娘子好。”
“哦,这么回事。”
陈叙舟挺胸抬头,面带自信微笑,朗唇轻启,缓缓道出一番深情话语:
“春日里见她浣衣,溪水映着她的眉眼。”
“我便知往后风是她,雨是她,灶头烟火也是她。”
“我愿折尽余生春秋,换与她共踏青石板,守半亩方塘,青丝到白头。”
“纵使岁月磨人,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话声甫至,大门开启。
余凝、季浅浅,一身大红色喜服,眼中泛着感动的泪花。
盈盈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