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额头渗出细汗,他知道直接解释阿拉伯数字太过惊世骇俗。他迅速调整策略,语气尽量平静:“此乃本官自创的速记符号,方便演算罢了。诸位只需听其意。木杆长度与其影长之比,等于界桩高度与其影长之比。已知木杆长二尺四寸,影长三尺;界桩影长九尺。那么,界桩的实际高度,便是九尺乘以二尺四寸,再除以三。”
他飞快地心算着,手指在沙地上划动,嘴里念念有词。这计算过程在众人看来如同天书。
“九乘以二点四……除以三……”徐巍写下结果:“七尺二寸!”
“七尺二寸?!”叶家管事闻言,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他叉着腰狂笑起来:“哈哈哈哈!七尺二寸?徐大人,你睁眼看看那根界桩!它顶多也就五尺高!这算的是什么鬼东西?!分明是胡说八道!”
周围的百姓和生员们也纷纷点头。凭肉眼估量,那界桩确实没有七尺多高。质疑声更大了:
“就是啊,看着没那么高!”
“算错了!”
张巧儿急的直跺脚,但她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徐巍。
徐巍心中一沉,他知道自己刚才为了演示比例关系,先算了界桩的高度,反而引起了误会。他必须立刻纠正,并证明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
“诸位误会了!”徐巍提高声音,努力压下慌乱,“七尺二寸,是那界桩的实际高度!而非肉眼所见的长度!它确实有七尺二寸高!”
“不可能!”叶家管事一口咬定,“我天天从那儿过,它就是五尺高!”
徐巍看向身边的木匠:“这位师傅,您是做木工的,对尺寸最是清楚。请您用尺子,量一下这根界桩的实际高度,如何?”
木匠有些犹豫,但县令发话,他也不敢不从。他走上前,拿出随身携带的量尺,爬上田埂,仔细测量那根界桩。
在众人的注视下,木匠量好了尺寸。他跳下田埂,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向徐巍拱手道:“回禀……回禀大人……这根界桩……它,它确实是七尺二寸高……”
哗——!
人群中响起一片惊呼!肉眼看着只有五尺高的界桩,实际竟然有七尺二寸?!这简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叶家管事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笑容扭曲,活像吞了只苍蝇。怎么可能?!
“现在,再来看这块地。”徐巍不再理会叶家管事的震惊,继续在沙地上画出整个三角形沙田的轮廓。他指着田埂角到沟渠的直线:“这条底边,已知是五丈。”他又指着刚才量出影长的界桩和它对应的边:“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它的实际长度,与界桩高度和其影长的比例一致!同样是七尺二寸!”
他在沙地上写下:底边五丈,高七尺二寸。
“三角形的面积,”徐巍看向那几个生员,“底乘高,除以二。对吗?”
生员们此时已经满脸震撼,他们虽然不懂那奇特的“速记符号”和比例计算过程,但听到“底乘高除以二”这个算学原理,是《九章算术》中明确记载的!
“对……对的!”一个生员结结巴巴地应道。
徐巍迅速在沙盘上写下最后的算式,这次他写得慢了一些,甚至小声念叨:“五十乘以七点二……三百六十……除以二……一百八十平方尺……”
“一百八十平方尺!”徐巍写下结果,然后抬头看向叶家管事,“大业律规定,一亩等于二百四十平方尺。一百八十平方尺,换算成亩,是多少?”
他看向那几个生员。生员们赶紧心算,有人惊呼道:“一亩等于二百四十尺,一百八十……是一亩的四分之三!是……是七分半!”
叶家几个家丁面面相觑。
为首的那个捅了捅下属:“他们在说什么,你听的懂吗?”
下属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老大,我要是能听懂,还能在这儿跟你混吗?”
徐巍笑了笑,转头看向叶家管事:“听不懂不要紧,我在给你再算的仔细些。一百八十除以二百四十……”他在沙地上写下180240=0。75。
“此法,可化为十分之七点五,也就是……”徐巍写下十分之七点五。
“对,就是七分半!”生员们再次确认。
徐巍眼神锐利地看向叶家管事:“叶家账上报的是二亩地。这块沙田的实际面积,是七分半!”
叶家管事脸色煞白,额角冷汗涔涔而下。他知道,这次踢到铁板了!
“等等!”一个生员突然反应过来,“大人!您刚才算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叶家报的是两亩,这块地实际只有七分半!那……那剩下的呢?”
徐巍冷冷一笑:“剩下的,自然是叶家通过瞒报、侵占,从其他地方得来的!”他指着沙盘上的沙田,“这块沙田,他们报二亩,实则七分半,多报了一亩二分半!用这日影量地之法,再配合其他测量,叶家到底侵占了多少田地,一清二楚!”
这下,全场寂静。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徐巍,又看看面如死灰的叶家管事。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县令,不是在胡闹,也不是在变戏法,他掌握了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神奇而准确的测量方法!
那些原本质疑的百姓,此刻眼中只剩下敬畏。
张巧儿开心地笑了起来,她虽不懂其中关窍,却见徐巍已掌控全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里,满是毫不掩饰的崇拜与喜悦,目光几乎黏在了徐巍身上。
几个生员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这日影量地之法,简直是算学上的奇迹!他们看向徐巍的眼神,从之前的轻视和疑惑,变成了深深的崇拜!
叶家管事想狡辩,想反驳,但嘴巴张了张,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原来不用丈杆也能量地!”挤在最前排的农妇突然开口,她怀里抱着三个月大的孩子,脖子上挂着前日刚领的“新编甲册”户牌,“我家去年借了万松号的‘茧票’,万松堂的人来丈量我们家桑园那块坡地,说是只有五亩,按这法子算……”
农妇的话像点燃了引线,周围的百姓顿时炸开了锅。
“对啊!我家那块地,也被他们少报了!”
“这法子好!回家我也试试!”
“不用杆子也能量地,神了!”
大家纷纷表示要回家按照县令教的法子重新测量。
方才还对徐巍心存疑虑的民众,此刻心里泛起了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