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 第57章 十万大军到了(第1页)

第57章 十万大军到了(第1页)

刚才听谢言川说,在蒙古攻打大理时,一灯大师并不在大理城内。也就是说,当时一灯大师应该没跟蒙古人正面交锋,估计没死。

说起一灯大师,他是段誉的后代。也不知道他们家传的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学会没。对朱雄英来说,这两门功夫意义非凡。在金庸笔下的江湖,练内功可不容易。

首先得从小开始练,单这一点就让朱雄英望而却步。其次还得有极高的天赋,整个天下能成为武学奇才的也没几个。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一辈子,到最后也难有什么成就。朱雄英也不觉得自己天赋有多好,练起功来肯定也不轻松。

再者,内功修炼需要很长的时间。像张无忌、郭靖这样的主角,即便有天材地宝相助,各自也花了近十年时间专攻内功,每天都在练功上耗尽心力。朱雄英自己也知道,让他连续十年不休地练功,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内功对他而言难度不小。

不过,在金庸的小说里倒是有两条捷径,不用很高的天赋,也不用太多时间就能练成。一是北冥神功,二是辟邪剑法。

辟邪剑法就不说了,那北冥神功朱雄英倒是有点兴趣,只是不知道是否流传到这个世界来了。

于是朱雄英就向谢言川打听一灯大师的消息,但得到的线索不多。好像在大理国灭亡后,一灯大师就隐居了。之前他手下的“渔樵耕读”四弟子,在守卫襄阳时已经战死了。

不过朱雄英又听说了一件事,一灯大师还有一个徒弟,名叫朱子武。

襄阳失守后,他因押运粮草侥幸活命,随后带着武三通的儿子去了天山,从此与中原武林断了联系。他猜测,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天山打听下消息。

但他觉得,杨过可能知道一灯大师的下落。若能找到杨过,或许就能找到一灯大师。毕竟大家同属一个圈子,要么找老顽童,要么问郭襄。

穿过村子后,进入山坳,看到一口水井旁有条蜿蜒上山的小路。这条小路在这算宽敞,但比起大明修的大道,就像羊肠小道。十万大军走这条路会很慢。

为了赶时间,朱雄英命令中央军跑步上山,这让谢言川十分惊讶。他没想到这支军队这么高效,比大宋普通军队强太多。

看着队伍快速移动,谢言川心情复杂。他犹豫片刻,对朱雄英说:“当年蒙古对付中原武林时,派贺冲带三万骑兵来攻。现在虽停战了,但蒙古骑兵未必会立即撤走。你们若在山那边遇到他们,他们全是骑兵,你们全是步兵,可能会有危险。”

常茂听后很生气,“你什么意思?难道我们十万大军还怕他们三万骑兵?之前北方打仗时,一万明军就灭了十万蒙古骑兵。现在的蒙古骑兵就算再强,能翻起什么大浪?”

谢言川脸色难看,“我不是乱说,这次的蒙古骑兵确实不同寻常。”

谢言川说得气急败坏,眼睛瞪得溜圆。他之前已经强调过,就算蒙古人再多,自己这边也完全不怕。可这家伙还在那里絮絮叨叨,硬要劝他们绕路。

朱雄英摆摆手让常茂别急着解释,转头对谢言川笑着说:"先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早有准备,这点敌人还能对付,你就放宽心吧。"

谢言川的表情像是在翻云覆雨,思量片刻后才点点头:"那最好!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们,这次的对手跟以往不同。

他们为了对付咱们中原武林,带了不少蒙古高手。像你们这样的一般军队,遇到那些顶尖高手,恐怕撑不住。"

想到朱雄英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谢言川简直快哭了。

看眼前这情形,他知道朱雄英无论如何都会去清戈江那边。但谢言川心里清楚得很,这一仗不好打。

蒙古那边这次也派出了不少武林高手,比如妖僧杨琏真迦。他是金轮法王的师弟,武功极高。这样的高手要是被朝廷招安,普通军队根本扛不住。

就像当年杨过在战场上杀了蒙古可汗一样,几乎所有的中原武林人都记得这事。如果那些蒙古高手真要对朱雄英他们的将领下手,谢言川怕是会出大事。

这几天,他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崩溃,一会又燃起希望。

就在岳飞墓被盗、中原武林团结一心准备复仇时,蒙古大军突然偷袭,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人只能选择自尽。

正当所有人都陷入绝望时,忽然传来消息:十万大军到了!

谢言川心想,这下中原总算有救了。

这十万大军若能守住建康,蒙古铁骑就别想南下了。只是谁能想到,这支军队竟执意要从清戈江渡河,这条路实在让人摸不透。

在这片平原上与蒙古兵交战,中原汉人哪是对手?如果连这支军队都败了,那汉人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看到常茂他们态度如此坚决,谢言川心急如焚。

"大将军,能不能让我们几个随军行动?万一有什么事,我们也算有点用!"

朱雄英点头答应:"行,想看就跟着吧。不过要守军规,别乱跑。"

谢言川松口气,立刻应下。他把少年安顿好,带了几个人加入朱雄英的部队。

如果杨琏真迦带着蒙古高手来偷袭,这些人就算拼死也会护住朱将军,这是谢言川心里的念头。

习武靠的是天赋,大多数人耗尽一生也难成高手。虽比村夫强些,但与普通中央军差别不大。江湖上的真正高手已绝迹,这些人本就是门派里的普通人,面对蒙古高手毫无自信。既然决定留下,就已做好牺牲的准备。

中央军行军速度很快,但因翻山越岭速度骤减。而跟随的大宋禁军也开始有所行动。

这些禁军一直通过信使向朝廷汇报中央军情况,朝廷对这支突然出现的军队充满好奇,想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然而直到现在,高君将军也没看出中央军有何特别。看着他们的行军路线,更是感到疑惑。

尽管如今大宋军力受挫,游骑兵活动受限,对焦山一带也不太了解,但还是清楚清戈江附近有不少蒙古军驻扎。

中央军忽然放缓了脚步,大宋禁军干脆就在山脚驻扎下来。

军营中,陆秀夫把地图铺开,左看右瞧一番后,眉心皱起,满脸疑惑地问:“为什么这中央军非得绕道岳家村?下了山直奔清戈江,难道真要顺着江水往下走?”岳家村到清戈江只有一条路,而且现在中央军已经在往山上去了。

陆秀夫心里总觉得不对劲。清戈江那边驻扎着蒙古好几万人马呢,难不成中央军完全不害怕?

对面坐着的高君懒洋洋地靠着椅背,语气带着几分轻蔑:“我早就看出,这中央军有问题。十万人马,居然全都没带步兵,连一张长弓都没有。除非脑子坏掉了,否则没人会这么干。”

陆秀夫听着他的话,也觉得这事挺怪的。至少从外表看,中央军的装备确实精良得很。他以前可没见过这样的队伍。

会不会中央军有什么特殊手段?战场上变化多端,说不定这中央军有什么本事我们没发现呢!”毕竟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军队,陆秀夫总觉得它不简单。

高君摇摇头,“你想太多了。要是你经历过更多战争就会明白,战场上的事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人多好打,装备好就好使。那些什么计谋,都是讲故事的人瞎编的!这中央军才十万人,难道还能凭空冒出几万骑兵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