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出这么大动静,可不是小股兵力能做到的。我猜皇宫里起码集结了几十万大军。”
倪普瞪大眼,难以置信地说:
“文大人,您别开玩笑了!就算把我们大宋和蒙古人全加一起,也没这么多兵吧!”
“我觉得您肯定是算错了。”
文及翁张嘴想解释,但最后没说出来。他心里也很纳闷。按情报,南方有些将领确实招了些兵往建康方向进发,但最多也就万人,也不是从临安来。可现在皇宫里竟然冒出了十万大军,这在他看来也太夸张了。
皇宫内,大军终于集结完成。
十万大军齐聚大宋。
朱雄英处理完大明的事后也来了。
皇宫突然冒出这么多军队,把守卫的侍卫都吓得不轻。他们想阻拦,可面对威武的中央军,只能瑟瑟缩在角落里。
“皇上,您怎么现在才到!”常茂迎上去,没有朱雄英在身边,他总觉得少了主心骨。
朱雄英摇头笑道:
“出发前我去看了祖母。”
“她刚大病初愈,我不放心。”
常茂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不安地问:
“她老人家应该没事吧?”
朱雄英说:
“病是好了,毕竟咱们费了不少心思。”
"可胡青牛跟我说,老太太身体虚弱,活不长了。"朱雄英说得平静,但常茂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悲伤。
"难道真的没别的办法了吗?"
如今临安城只剩几千中央军。
大家都明白,要是蒙古兵打过来,这点兵力根本守不住。
城里的百姓也看出大宋形势危急,纷纷逃命。
连朝廷里也只剩下六个大臣了——现在只剩五个了。
因为贾似道宰相看到常茂丢出的那本史书后,疯了似的脱了官服,光着脚披头散发跑出去了。
其实太后果然也很害怕。
蒙古人那么强,又是宋蒙世仇,一旦临安城破,宫里的女人们都觉得不会有好结果。
靖康之耻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最近太后也在准备逃亡计划,表面却只能说是要迁都!
在最恐慌时,忽然从另一个世界冒出来这么一支大军。
太后高兴得哭了。
她本不信这种怪事,甚至一开始还嘲笑皇帝。
可现在大军一到,她立刻转变态度。
慢慢走到朱雄英身边,谄媚地说:
"来人!快给我珍藏的点心端给这位朱皇帝!"
朱雄英摆摆手。
"不用了!我们谈正事吧!"
太后听后有些尴尬地回道:
"那好!那好!"
"来人!给明军送些吃的!"
太后的侍卫们也面露难色。
"太后!皇宫侍卫都被挤到墙角了!过不来!"
太后左右看看,发现周围一个宋军都没了,自己也说不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