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蒙古人退回北方养精蓄锐,等时机成熟又发动了第二次攻打襄阳的战役。可孟珙死后,宋军就再也没能挡住蒙古人的攻势,节节败退。
杨过带着七百多位武林高手,连续消灭了两个蒙古千人队。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周伯通等人联合全真教、丐帮以及各路英雄好汉,终于挡住了蒙古的进攻,最后还是杨过射杀了蒙古大汗蒙哥才结束战斗。
十几年过去,那些曾经的顶尖高手不是去世就是隐居了,就连杨过也消失了踪影。
当蒙古大军再次围攻襄阳时,城里早已没了当年的盛况。赶来帮忙的高手更是寥寥无几。郭靖夫妇也在这一战中牺牲了。
从此,中原正道的顶尖战斗力彻底消失。第一次襄阳之战牺牲了宋朝最厉害的将领,第二次襄阳之战又损失了中原所有正道高手,如今再也没人能保护软弱的宋朝朝廷了。
就在蒙古军队逼近临安时,临安城内的局势却截然不同。
在葛岭山的一个楼台上,贾似道正跟陆秀夫闲聊。陆秀夫刚从蒙军那边求和回来,之前被右丞相陈宜中派去的。襄阳沦陷后,朝廷的地方军已经全完了。
"这里的风景真美!"
"可惜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陆秀夫望着远处的景色,心中满是感慨。
林间的小溪从楼台下静静流过。
“焦山那场战败后,朝廷好几支队伍四散而逃!”
“现在京城已经没人守城了。”
贾似道笑着说道:“真是可笑!居然有个将军一路往北撤退,简直是在找死!”
他的语气里带着说不出的悲凉。
……
“也许没多久,这些风景就不属于我们了。”
对朝廷现在的状况,大家心里都很明白。
贾似道看出大宋已无力回天,便倾尽全力出击,把最后的精锐全带出去,跟蒙古军队硬拼。可惜他确实没那个本事,精锐损失殆尽,眼看着蒙古大军逼近。
御前指挥使韩震建议迁都,说临安已经没屏障可守,往南可能还有希望。但韩震被右丞相陈宜中骗回家给杀了,这提议也就没了下文。
“我在朝廷混了一辈子,从没想过最后会因为这个原因掌权。”
贾似道苦笑着说道。陆秀夫微微一笑:“也不错!我们的朝廷并非完全没有反击之力。如果放弃临安,朝廷还能继续存在。现在所有官员都跑光了,朝廷完全在我们手里。到了南方再造一个朝廷,那就一切都由我们说了算!”
听到这话,贾似道大笑起来,显然对陆秀夫的话很满意。
贾似道专权十五年,几乎完全掌控了宋度宗赵椹。但朝廷这么大,内部官员众多,即便他花了十五年时间,依然有不少对手。
就像御前指挥使韩震本是他的人。焦山战败时,贾似道生死未卜,他一派官员立刻决定南迁。一来保皇室安全,二来趁机巩固权力。
可贾似道下落不明,他们群龙无首,都被新上任的右丞相陈宜中压得死死的。后来韩震被陈宜中害死,贾似道在朝中的势力大大受损。
如今大宋的情景很滑稽。几天前右丞相还在拼命清除异己、争权夺利,蒙古军队刚到建康,朝中大部分官员就都逃了。
偌大的朝廷现在成了一具空壳。贾似道本以为自己吃了败仗回来必定挨罚,可回到临安后,居然掌控了整个朝廷,朝中全是他的心腹。想到几十年来的权力梦终于实现,他高兴得不得了。
甚至有南方县令提出要训练地方武装来对抗蒙古军,都被他严令禁止。
在他看来,这些县令要是真打了胜仗,就会引起朝廷注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至于蒙古军是否能打到临安,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另一边,在明朝的御书房里,赵基一脸怒气看着朱雄英:"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不是说好五百万两银子吗?怎么突然变成两亿两了?"
赵基虽软弱,但对宋朝形势很清楚。尽管一直待在深宫,却也听说蒙古逼近建康的消息。朝臣一个个消失不见他也看到了。虽然他傻,但明白厉害关系。如果花点钱能保江山,他也是愿意的。
看到赵基突然暴怒,朱雄英很意外。之前赵基表现得很懦弱,只说军费没了,连军饷都发不出。
中央军没装备、没钱,自然不能打仗。在朱雄英记忆中,南宋年收入两千万两银子,只要挡住蒙古入侵,经济恢复后很快就能还清。但这是建立在朝廷不吃不喝的基础上。
现在还在谈判,没必要这么激动吧!看着赵基喘粗气的样子,朱雄英觉得他是不是被气的。
赵椹打小就不正常,到七八岁时说话还含糊不清,就是大家常说的那种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