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哭笑不得的说道:“朕登基以来所作之事,方才也有人跟书圣说了,朕这叫不学无术吗?”
王敏之听到凌云的反问,脸上怒气稍减。
但眉宇间的质疑并未散去。
“陛下所行国策,老夫在来的路上,确有耳闻。”
“火耗归公,利在百姓,九年教化,意开民智。”
“此二策,若能真正推行,确有圣君之风。”
“至于那日城门外所作之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亦是直击人心,堪称佳句。”
王敏之话锋一转,眼中怀疑之色更浓。
“然,国策虽好,诗才虽佳,谁又能知晓,是否真是陛下亲为?”
“古往今来,帝王身边,从不缺捉刀代笔之人。”
“陛下以武立国,骤登大宝,于文墨一道,恐非所长。”
“寻人润色,甚至代笔,亦非不可能。”
这话一出,周围刚刚起身的百姓又是一阵骚动。
是啊,书圣说得有理。
陛下武功盖世,但文采这东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那惊世骇俗的诗句,那石破天惊的国策。
真是这位年轻陛下自己想出来的吗?
凌云听着王敏之这毫不掩饰的质疑,心中一阵无语。
搞了半天,这老头是怀疑自己找了枪手,是个抄袭狗?
这要是解释不清楚。
恐怕以后天下人都会觉得他凌云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他看着王敏之那张写满了“我不信”的老脸,无奈地摊了摊手。
“那依书圣之见,朕要如何证明,你才肯相信?”
王敏之似乎就等着这句话。
他挺直了腰板,目光灼灼地看向凌云。
“圣人言: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个人的品性、学识、乃至胸襟气度,往往能从其笔墨间窥得一二。”
“陛下若想证明自己并非寻人代笔,倒也简单。”
他伸手指了指不远处御膳阁的牌匾。
“只需陛下当众挥毫,写下几个字。”
“只要陛下的书法,能入得老夫之眼,达到‘及格’之境。”
王敏之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老夫,便相信陛下之前的诗词国策,皆是出自本心,而非他人代笔。”
“草民,也愿收回方才伤风败俗,不学无术之言,向陛下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