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明会不会像大秦、大隋那样步其后尘呢?方孝孺停在原地沉思,心情复杂交织着激动与惶恐。
让他激动的是,倘若税法改革得以推行,天下的黎民百姓都将从中受惠。
在时代趋势的推动下,就算旧有的既得利益群体如何挣扎反抗,即便可能导致大明国运不永,二代而终。
但未来的继承者一定会像大汉、大唐一样,继承并实现先辈们的未竟之志,达成改革的目的。
可若是如此,那个驱逐胡虏、重振华夏的大明,也可能因此走向衰亡,这让方孝孺深感忧惧。
抬头望去,见方孝孺虽已看完税法改革草案,却久久伫立未语。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心下猜测这个方孝孺许是怕了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不敢言语。
心中隐隐滋生出一丝反感,语气也冷了下来:“方孝孺,为何一直不开口陈述意见?”
随着皇帝话语入耳,方孝孺如梦初醒。
抬头看到上方那位站在鎏金龙椅旁,背负双手微微蹙眉的老者。
再看看身旁温文尔雅始终带着友善微笑的中年男子,方孝孺开始犹豫:是否应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
朱标察觉了他的迟疑,笑着轻言宽慰道:“但说无妨,吾与父皇均非不纳谏之人。”
被他的气场感染到,感受到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方孝孺当下做出决断,朝朱标点头示意后,转向朱元璋躬身拱手大声说道:
“小民以为,这次税改甚好。
这样的举措一定能够让天下的千万百姓大大获利,于国有利、于民有益。”
不过紧接着又话锋一转:“但是,小民也有异议。”
此言一出,朱元璋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方孝孺身上:“何处不好?”
洪武帝心中已有准备,要是这个方孝孺胆敢说什么以士大夫为重,不可牺牲士大夫而普惠百姓之类的鬼话,立刻命人将他推出午门斩首!
“启禀陛下,小民认为不好,是因为此举会让那些原本既得利益的人群仇视朝廷,乃至陛下。”
方孝孺坦诚直言。
哦?还不错,倒没有说出那种糊涂话来。
仇视朝廷?仇视咱老朱?倒是有趣,竟能这般直接点破,有趣。
这个方孝孺还真是有意思。
"怎么,你是不是觉得咱会怕他们?”
朱元璋气势非凡,傲视众人。
"陛下乃驱逐胡虏,再造华夏伟业,收复燕云十六州,平定云南,承天命民意一统天下之主,自然不会畏惧这些人的不满。”
方孝孺由衷感叹。
这话听进耳朵里,连旁边的朱标都不禁面露惊色看着方孝孺。
好家伙,这方孝孺真的是那些迂腐只知道读死书的读书人吗?竟然会如此夸赞自己的父亲,真是少见难得啊。
就连上方的朱元璋此刻也感到些许诧异。
不过父子俩都听出来,方孝孺的话绝非奉承,而是真心实意。
接着方孝孺继续说道:“只是陛下虽无所畏惧,并且在陛下尚健在时,他们难以掀起任何风浪。”
然而说到这里,他神色略显凝重:“但小民心怀隐忧,忧虑我大明得罪了这些权贵阶层,引来他们的敌意与仇恨。”
倘若陛下不幸离世,再无人可压制众人之时,大明或许便会如同昔日的前秦、前隋一般,难逃二代覆亡之厄运。”
话音刚落,一旁的朱标便惊愕地圆睁双眼,骤然爆喝出声。
"方孝孺,你好大的胆子!”
“来人啊,将此人拖下去重打二十廷杖!”
“遵命,殿下!”
门外数名羽林军应声而入,意图拉走方孝孺。
"住手!”
龙座上的朱元璋忽然抬手制止。
羽林军互相瞧了一眼,连忙恭敬退下。
"父皇,如此目中无人的方孝孺就让孩儿亲自处置吧……”
朱标忙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