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确认胡仁彬的念头后,胡大老爷不禁老怀甚慰,微微颔首。
胡仁彬啊,你有这样的抱负,为父心里很是安慰。
“这段日子打断的三根藤条,看来也没白费力气!”
“好!”
胡仁彬差点没忍住翻个白眼。
这也能算您的功劳?
但转念一想,他无奈地低下头。
好吧,要不是他爹每天盯着他、打他,他可能还真不会想到自己也能走科举这条路。
胡惟庸对胡仁彬选择科举确实感到非常欣慰。
毕竟这个时代,不说光宗耀祖那些虚话,想要体面地活下去,就不能是个普通百姓。
说白了,就必须当官!
要是一无所有,后半辈子可就难了。
不过,在胡惟庸看来,科举虽是科举,但混个进士和官位就够了。
只要皇帝还是朱元璋,官就不能做得太大。
最好是担任那些有品级却无事可做的闲职,在清闲衙门混日子最合适。
想到这儿,胡惟庸眼皮一抬,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儿子,语气复杂地问道:
“仁彬啊,如果你科举能中,对官场有什么打算?”
胡仁彬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
科举这种事,就是先苦后甜的苦差事。
图的不过是一朝中举,在东华门外被唱名的那一刻。
“孩儿觉得,作为胡家长子,应该先在翰林院埋头苦干几年,积累声望的同时结交同科好友。”
“然后借助父亲的门生故旧关系下放到地方,执掌民生和俗务。”
“等一路升到知府之位后,再回到京城部堂熬资历,最终目标是像父亲一样在朝堂上执掌天下!”
“到那时候,哈哈,孩儿年纪也大了,最好能妻妾成群,多生几个儿子。”
“到时候孩儿也要像父亲管教孩儿一样,狠狠地管教他们。”
“多生几个儿子,到时候想打哪个打哪个,不信他们不成才,不信他们不成器!”
听着胡仁彬这番“宏伟”的计划,胡惟庸气得牙关紧咬。
当官?
打儿子?
老子巴不得脱身,你小子居然还想往上凑?
看来还是打得不够!
随即,胡惟庸默默地举起手中的藤条,气沉丹田,一声怒喝:
“逆子,找死!”
看着迎面而来的藤条,胡仁斌彻底愣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我已经这么努力了,怎么还要挨打?
(本章完)
------------
这一夜,胡惟庸难得地开始感慨人生。
没办法,上辈子虽然经常被人叫爸爸。
但那时候要么是宿舍里的“狗儿子”,要么是收了钱的姐。
这两种都不需要他负责,一个只要顺便带个饭,一个只要钱给到位,就都搞定了。
可胡仁彬不同。
他身上的血脉,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那里。
抹不掉、毁不了!
除非胡惟庸能大义灭亲,想办法把这混账小子弄死。
否则,只要这混账惹出什么麻烦,最终都会拉着胡惟庸一起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