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您未曾吩咐,之前您让臣主持科考,臣难道未曾尽心?”
“今日这土豆,臣也是主动献上的!”
“臣虽未在朝堂上为陛下效力,但这份心意,臣自认还算真诚!”
朱元璋听罢,哈哈一笑,认可了胡惟庸的说法。
二人又对饮了两杯后,朱元璋忽然看似随意地问道:“惟庸,你觉得杨宪此人,做丞相可算称职?”
一听这话,胡惟庸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一阵窃喜。
终于来了!
他等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陛下,依臣之见,杨宪此人,无论手段、学识还是眼光,皆是上乘。”
“若得陛下重用,假以时日,定能成为百官之楷模,此人颇具千古名相之资!”
朱元璋略显惊讶地看向胡惟庸。
“惟庸,你对杨宪评价如此之高?”
胡惟庸毫不避讳地点了点头,坦然道:“臣当年读书不足,根底终究浅薄了些。”
“在这方面,无论是杨宪还是李善长,都比臣要出色。”
“臣已经不在乎仕途了,所以在陛下面前自然直言不讳!”
其实!
胡大老爷是那种被狗咬了一口,回头就提着刀把狗砍了煮汤的人。
他从不掩饰自己小心眼的性格,记仇是他的标签。
所以,这段时间杨宪一直上蹿下跳地针对他,胡大老爷怎么会不记在心里?
不过,胡大老爷不会轻易开口。
弹劾?
那根本没用!
在朱元璋这里,对重要人物来说,弹劾简直是白费力气。
只有上眼药才管用!
朱元璋想除掉的人,不用弹劾也得死;
朱元璋想保住的人,再怎么弹劾也纹丝不动。
因此,深知朱元璋脾性,并且明白他有意除掉杨宪的胡惟庸,不仅不贬低他,反而要夸他!
因为胡惟庸很清楚,丞相之位在朱元璋眼里就是个眼中钉、肉中刺。
现在他把杨宪吹捧成千古名相、百官楷模,朱元璋心里能舒服才怪!
可偏偏,谁也不能说胡惟庸做得不对,甚至传出去了,大家还得夸胡惟庸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事实呢?
刚才胡惟庸已经注意到朱元璋眼中一闪而过的寒意。
上眼药成功!
爽啊!
之后,无论是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一家,还是胡惟庸自己,都没再提这件事。
舒舒服服吃过午饭后,抱着朱元璋赏赐的一堆金银珠宝、字画古董,胡惟庸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