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晚一个眼神都没有给她,专心的收拾着糕点,等老二借来牛车,他们就可以出发了。
终于在中午饭点前赶到了镇上。
陈三郎握着缰绳的手还带着这两天耕地时的茧子。
他时不时回头张望车厢里用棉被裹着的糕点笼屉,生怕颠簸坏了。
听娘说这些糕点很值钱。
刚拐进主街,就听见前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拎着书包狂奔而过,边跑边喊:“快些!迟了悦来楼的糕点又要卖光了!”
柳氏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确定的问,“娘,他们说的可是咱们家的点心?”
苏晚晚点头,来到悦来楼时,就看见门前的队伍排的老长。
有穿着长衫的书生,也有大户人家的小厮丫鬟,甚至还有几个穿着绸缎的富家公子哥。
吴掌柜远远瞧见苏晚晚一行人,立刻满面春风地迎出来。
“陈家嫂子可算来了!”说话间他将众人请了进去,“您瞧瞧这阵仗,今儿还没到晌午,早上的三笼糕点就抢光了!”
陈二栓送过几次糕点,也和吴掌柜熟悉了起来。
陈三郎则有些无所适从。
娘现在可真厉害。
苏晚晚站在二楼回廊往下看,大堂里桌椅几乎全满,小二端着盘子在大堂穿梭,糕点区更是人满为患。
“自从用了您上次说的方法,这生意比往日好了三成不止!”吴掌柜擦着额头的汗,眼里满是兴奋,“您看咱们的糕点要不要多加些?”
柳氏在一旁听得既骄傲又忐忑,她扯了扯苏晚晚的衣袖:“娘,要不咱明儿多带两笼?”
苏晚晚却轻轻摇头,目光扫过楼下喧闹的人群。
她瞥见角落里坐着个书生,捧着块糕点细细端详,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还有个妇人正跟邻桌打听,这糕点是哪家铺子做的。
“吴掌柜,我有个想法。”苏晚晚转身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如今这糕点供不应求,可一味加量,反倒失了稀罕劲儿,不如做些竹牌,每日分时段发放,拿到竹牌的客人才可购买。”
吴掌柜一愣,随即抚掌大笑:“妙啊!苏娘子这主意,既保住了稀罕,又能吊足客人胃口!只是这竹牌……”他话音未落,陈三郎突然开口:“我前日见镇上木匠铺进了批好竹子,若需要,我明儿就去打些竹牌来。”
苏晚晚看着儿子,目光里带着欣慰。
陈三郎这几日跟着陈二栓下地,晒得皮肤黝黑,可眼里的阴霾却淡了许多。
她又转向吴掌柜:“竹牌上可刻上悦来楼的字号,再按日期分好时段,这样一来,客人有了盼头,也免得排队拥挤。”
正说着,楼下突然传来骚动。
只见几个衣着华贵的小厮推开人群,径直走到柜台前:“我们家公子说了,今日的糕点全包了!”
排队的客人顿时炸开了锅,有人跳脚大骂,有人掏出银子要加价。
吴掌柜急得直搓手,看向苏晚晚求助,“陈嫂子,这可是刘员外家的独子,咱们可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