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宫内早有消息。
燕帝王罡这一次如果还不露面,那恐怕就悬了。
恰逢铁龙城领兵在外。
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真乃生变契机也。
三声鼓响,现在威望最高的礼部尚书梅执礼暗叹一声,默不作声地携百官入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爷子心里有数,只是暗骂几声。
谁评评理,这都叫什么事啊?
原刑部尚书段心连削数品,成了监斩官,由刑部一直不温不火的左侍郎马常暂代,这位资历尚浅,梅执礼估计难挑大梁,只是尊泥菩萨。
原户部尚书许正,通敌卖国,铁龙城那份描绘大燕布防的图纸就是这位弄出去的,尸体都凉了,这位一死陛下换上了一个明面上亲近秦王的老货,名字叫甄直,可是据老梅自己揣摩,这货可是一点也不直,明显是个左右逢源的墙头草。
兵部?兵部可太惨了。
兵部尚书铁龙城永远不在皇城,作为陛下培养的接班人孙芳前两天是亲自行刺的杀手,就剩下个陛下原本设计制衡孙芳的兵部右侍郎牛黎一家独大。
要说这位行事可是荤素不忌,官声极差,据说常有欺男霸女的行为,往时还有铁龙城做楷模孙芳作栋梁,如今水降船低,倒是把这个不知谁家的老王八显了出来。
老梅听说这位可是一直以秦王党自居,虽说王诩从来都没搭理过他。
至于自己身边那位走得一板一眼的工部尚书晏阳,老实说梅执礼也看不准,只知道这位平时研究宝物和铠甲以及阵法,二人十几年同朝为官,老梅估计自己也就与他说了不到十句话。
不过走在自己身后那个亦步亦趋的韩戍老梅还是挺认可的,这位掌管天下官吏升迁考核的吏部尚书别的不说,一定是个忠厚人。
韩戍多年来为国保举贤才无数,而且极为难得的是不计党派地域之争,这些梅执礼都看在眼里,算是和自己一样桃李满天下了。
这几日牛黎和甄直蹦得很欢,一个是钱袋子,一个是暂时负责各关口兵力布防,老梅一想到这个事就有些慌乱,托人几次联系太子,消息却是石沉大海。
好在被他们视作大旗的秦王没有回来,使得这些野心家名不正言不顺。
当然,除了六部这些家伙还有一些在家许久的老东西们也过来了,很多资历比自己还要老,而且格外低调,甚至刻意披着子孙的绿袍藏在人堆里。
梅执礼觉得其中有蹊跷,背后有推手,但是他的消息渠道并不多,猜不出是谁的手笔,老爷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眼下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全看今日的大朝会如何了。
品行桥,奉天门,百官一一行过。
老梅一路上有意无意打量着两侧以及高处的宫内禁卫,因为据他所知,牛黎有个同乡的好友刚好负责宫内一个门的把守任务,而那个人他见过几次。
直到那个被自己搜寻的人脸在高处出现,梅执礼的心彻底沉入了谷底。
那人正是牛黎的乡中好友,甚至他还朝自己这个方向微微点了点头。
一路行至太和殿,未见到云沧澜。
梅执礼顿觉大事不妙。
可是已经走到这里了,他再无退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太子虽有储君之名,但从来都不等同于君王。
这一点梅执礼常翻阅史书,感触最深。
很多权臣为了保全自家利益,会趁着君主新亡之际废立太子,将新君推上位,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无尽的血腥。
届时自己该如何?
即便铁龙城能回来主持大局,可是结局已定,秦王被百官推举,在青州遥登大宝,他又能如何呢?
梅执礼不禁悲哀地现,尽管大燕如今承灭国大势而起,看起来很强大,但是本质上都是陛下背后制衡的功劳,如今陛下消失,整个朝堂各色人物都争相粉墨登场了。
风雨飘摇,当真是风雨飘摇。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太和殿原本紧闭的前门突然大敞四开,太监内侍侧立两旁。
梅执礼惊愕地现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金色龙椅上此刻居然空无一人。
百官面面相觑,只留下了风雪的呼啸。
喜欢手握山河,背负始皇传承,吾为帝请大家收藏:dududu手握山河,背负始皇传承,吾为帝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