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 第502章 百日阁老七(第2页)

第502章 百日阁老七(第2页)

郑直如今依旧不带一人入阁,甚至连张文宪也没有调过来帮办。一来他还在和那三个老叟耗着,二来他的公事轻简,真的还用不到。

只是郑直耗得起,刑部,大理寺,耗不起。很多公文若是不能及时批复,就会耽误地方乃至部寺之后的进度。于是史策刚刚送来暖耳,刑部尚书闵珪和大理寺卿杨守随甚至还有右都御史史琳就找了来。左都御史戴珊如今已经病重,下不了床了。

“诸位着急俺也急。”郑直一边试戴暖耳,一边道“奈何朝廷自有法度,今日你们情有可原,明日他们也情有可原。那么这朝廷制度俺们还要不要?”

“内阁若是这种态度,那俺们啥也莫做了,都充刀笔吏好了。”杨守随不满道“各地司按察司,问理所都在等着俺们的复审批复,要晓得这里边还有很多都是无罪,要被开释之人。”

“哦?”郑直把暖耳摘下,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既然是无罪之人为何会被关进司狱司?大理寺是如何追责的?”看向刑部尚书闵珪“刑部又是如何发现的?”

杨守随只是想要给郑直施压,此刻一听对方的口风,立刻闭嘴。

“明年四月,两京十三布政司都要同时热审。这些人里,哪些可以从轻发落,哪些需要发配,总不能耽搁吧?”闵珪虽然是刑部尚书,讲话却慢条斯理,不急不慌,避开了杨守随的坑。

“俺也没法子。”郑直看向史琳“诸位身为执法者,若是不能正己何以正人?”讲到这,不由自主的哽咽道“国法无情,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说不得,只能苦苦百姓了。”

闵珪,史琳,杨守随面面相觑,无可奈何。人至贱则无敌,面对下作法子尽出的小阁老,他们这些年纪足够做对方祖父的人也无可奈何。

论哭,郑直是专业的。再加上观众是皇明的大小九卿,自然发挥到了极致,哭的稀里哗啦,情真意切。奈何闵珪三人哪个不是久经官场,根本不为所动。

于是半晌之后,自感无趣的郑直再次变脸“诸位与其在这里逼迫,不如回去督促各地赶紧改正错漏。从事发到如今,已经一旬有余。修改公文又用不了多少工夫,急递铺一日三百里。远处不提,近处的山东、山西、河南此时都可以重新送来签批。可公文呢?在哪?若是真的耽误了国事,甚至出了人命,诸位就不内疚吗?那可都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啊!人命大于天啊!晚一日,诸位手里可就多了好几条无辜生灵啊。百姓何辜!”讲到这,又不由痛哭起来“苍生何辜!”

史琳起身走了出去,甚至连基本礼节都顾不上,杨守随立刻跟了出去。闵珪站起身“郑阁老是从哪冒出来的?果然好手段。”也不等郑直开口,走了出去。

郑直清清嗓子,一边用汗巾擦泪,一边端起茶呷了一口。这些人着急也没用,因为那三个老叟越逼郑直,他就越感觉送来的题本里有坑,有大坑。既然如此,郑直又怎么会签批?只要俺不沾手,你们就是把天捅个窟窿,也波及不到俺。

俺年纪小,就真当俺是孩子。六部之中,吏部,兵部,乃是一等大部,毕竟管好了官,掌握住兵,这天下就乱不了。户部和刑部是二等部,有钱有粮,宽缓刑狱则天下无事。礼部和工部才是最末等。郑直初出茅庐,就把很容易出现疏漏的刑部给了他,呵呵。刘健是好心之人吗?

待感到嗓子湿润后,郑直这才继续拿起《英宗实录》读了起来。讲实话这原本是他打发无聊,看个乐呵,可是如今却越来越喜欢读了。无他,太有趣了。原来被誉为名臣的三杨,也不过如此。跟他们比起来,自个给人家提鞋都不配。瞧瞧人家的儿孙,杀了多少人,啥事都没有。瞧瞧人家,家里的门子都是大理寺寺副,奶妈竟然还有三品诰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咦?郑直看到一段文字,精神一振,起身走到窗边仔细读了起来“自古天子择宰相,宰相择庶僚,故我朝内阁迁除,皆从中特降手敕。”

可这跟他听到的不一样啊。这究竟是实录有错,还是中间规矩改了呢?

“查到了,弘治乙卯以前,内阁大臣皆?特旨简充,简称特简,不从廷推。当年六月,在徐首辅提议下,主上开始廷推阁臣。”下午的时候,张文宪头一次走进了郑直的直房。

“乙卯?弘治八年。”郑直笑笑“辛苦了,咋查到的?”

“制敕房内有丝纶簿,为拟旨底本。无论天语大小,皆录之,以备他日照验。”张文宪恭敬的回答。

“行了。”郑直拿起笔飞快的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画押,递给对方“交给史典籍,明个儿开始你就搬到这里,地方随便挑。”

张文宪恭敬的接过来“若是阁老没有吩咐了,卑职告退。”

郑直点点头,任凭对方离开。下意识的想要摸烟,却记起这里是直房,只好端起水杯喝了一口。

他之所以一改初衷,把张文宪调过来帮办,很简单,事情发生了变化,和之前想的不一样。郑直的入阁不是传旨斜升,而是特旨简充。也就是讲,郑直入阁是弘治帝按照老规矩‘特降手敕’,名正言顺。

刘健是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进内阁的,而李东阳和谢迁正式进入内阁就是在弘治八年二月。这也意味着,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跟他郑直一样,也是特旨简充。

当时的首辅还不是刘健,而是徐溥。为何提这么一个建议,哪个晓得,没准是四个老贼打算彻底把持内阁。毕竟从弘治十一年徐溥被罢免之后直到如今他进来为止,内阁就再没有添过新得阁臣。

好算计,之后群臣,谁能不能进,弘治帝还要从他们划定的范围里挑。可四个老叟显然失算了,弘治帝当初讲的是‘开始’,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必须’庭推。如此看来,徐溥当年被罢免后,内阁迟迟没有补充,也并不是弘治帝对于三个老叟信任,而是无人可用,又不愿意从内阁给的名单里挑选,才成就了这段佳话。

至于为何外边都传郑直这个阁臣入阁不合规矩是传旨斜升,一来自从李东阳和谢迁之后,内阁已经长达十年再没有扩充,包括他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晓得入阁还有这规矩;二来晓得的人在装聋作哑,甚至混淆视听;三来他身旁的人都是出身草莽,至于边璋,程敬,谢国表也都刚刚窥到一丝半爪。虽然见识比郑直多,却也有限。

又到了《道报斋》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不,这次应该是《文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反正如今张文宪已经广为人知,与其遮遮掩掩,倒不如和《道报斋》一起动。不,除了《三友》外,所有的报纸一起动。

只是如此一来,郑直也就不用再试探弘治帝到底啥态度了。主上已经硬了,他也不能软。明个儿早朝,群臣该戴暖耳廷谢了。明个儿也是老太太的寿辰,要不……缓一日?

喜欢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